改变心态,做最新的自己
-----从另一个角度谈市场创新,论职业麻木
记得第一次读这篇文章应该是在刚毕业那会儿,闲暇之余翻看道客巴巴时看到的。当时读完这篇文章,虽然可以从文中感受到那种麻木与无奈,但切身实际来说并没有多大的触动。大概因为那时的我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奋进小青年,一心想要改变生活突破自己,感觉自己永远不会被这些“麻木”所感染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很多事情早已被淡忘,若不是公司组织学习,或许我早已忘记自己也曾读过这篇文章。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时,前前后后读了有三遍,但是这次感受却不再相同,想的也比以前多了一些。回头一算,已过三年,面对了很多问题,经历了很多事情,同时也磨灭了很多热血。
从最初入职的赶集网,再到之后的斗米兼职,再到现在的青年汇众,经历了3个公司,都是一个行业,那就是人力资源,虽业务上稍有变化,但工作内容却基本一致。从电话营销到上门拜访到跟踪客户最后到顺利签单,麻木的日复一日的做着相同的工作。同样,客户也一样,麻木的接着电话,每天麻木的去面对着我们这些业务员,介绍着相同的东西。
其实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个问题,如果我自己是客户,每天业务员都在和我说着相同的东西,我还会对产品产生兴趣么。我们每天都在讲创新,但是什么才是创新?那么,对于我们做招聘业务的,又该如何去创新,如何去吸引客户呢。
其中一点就是“营销创新”,所谓“营销创新”,也可以叫做“谈判创新”,为的就是改变现有的这种职业麻木。当我们面对客户时,而不是对于产品侃侃而谈,因为已经有很多的前辈已经都阐述过产品,客户也都知道我们能做什么,对与客户而言,无非就是选择什么时候合作、和谁合作的问题。但是对我们销售人员呢,客户的一个决定却改变着我们业绩。所以,我们应该在谈判上做出创新,改掉我们那些职业上的麻木,机械式的阐述。
如何做出“谈判创新”呢,那就是切换角色定位。不再站在销售的角度想问题,而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,去聊他的企业、聊他的竞争对手、聊他的行业前景,让客户觉得是在帮他解决问题,而不是在营销他买产品。当客户明白他的竞争对手已经在做市场布局的时候,而自己还在为招人发愁,我相信客户也一定会及时做出选择。
另外一点就是“服务创新”,我们大多数业务员,在做售后时,只是简单的问问客户招聘情况等,甚至有的都没有售后服务,完成营销后就对客户置之不理了。这样让客户会很反感,如果都是这种麻木的态度,我们又怎么可能在这不断创新的市场中胜出。
那么,什么样的服务才能够形成创新服务,形成品质服务,那就是介入式招聘。当我们与客户合作后,我们可以去做介入式的招聘,不仅要使用的我们产品,而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客户去制定招聘计划,帮助客户去分析招聘效能,帮助客户去改善公司人事制度,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完成客户的招聘,同样我们也可以开拓自己的另一种业务。让客户去感受到我们创新服务,我们的品质服务,口碑相传,提升自己的竞争力。
其实无论是哪种创新,其实归根结底都来自于我们本身的一种状态。我们每个人都从一开始的那个热血青年,变成麻木的执行者,善于改变的会总结自己做出创新,并持之以恒的付出行动,而不善于改变的,会持续着这种麻木,不仅成为工作中的绊脚石,更是自己人生路上的绊脚石。
每天早晨醒来洗漱时,告诉镜子中的自己:又是全新的一天,用全新的状态去面对工作,你是最棒的!
复杂的事情,简单做!
简单的事情,重复做!
重复的事情,用心做!
认真,是一种态度!
职业麻木的应对浅思
职业麻木是一种逐步形成的工作状态,其根源有二:一是重复工作,没有新鲜感与挑战性,甚至失去成长空间,人变成工作的机器;二是得到不认同,看到不目标,对工作感觉到失望甚至绝望。其实质可以总结为“有压力、没动力”。一方面是生存的压力、上级的过高期望,另一方面是感觉到体力或者脑力已经达到上限,感觉不到提升的空间而对自己形成的失望。
现在公司存在着普遍的现象是大家都埋头拉车,很少有人抬头看路,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忙,时间安排不过来,我抽时间弄吧。但真正从效果角度讲呢?想起来中学时候一个笑话:数学老师说每天晚上抽一个小时做做作业不多吧,英语老师说每天早上抽半个小时背背单词不过份吧,历史老师说......,政治老师说......,语文老师说......,最后班主任说:每天早点睡,要不每天瞌睡的怎么听课。落实到现在公司就是:开发业务是首要的,必须要第一时间上门;领导交办是重要的,必须要第一时间有结果汇报;服务客户是公司核心价值观的,每月必须亲自上门;本职工作是基础,做不好都对不起自己;临时性工作是繁杂的,但都是紧急的。最后的结果就是每天都很忙,每天都忙于应付永远都做不做的工作,都忙于事务性工作,眉毛胡子一把抓,重复做事的时间多,动脑筋思考的时间少,做什么工作都以做完为第一目标,好多事情都不能达到做好、做对、做到品质服务的目标,更不用说提出创新思维,为公司的发展提出好的建议和方法。
针对以上情况,我有如下建议:
一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:做为人力资源公司,我们自身进行的专业性的东西都很少。现在公司的发展目标有几个人知道?公司的五年规划是什么?十年规划是什么?每一个人最终在公司能实现一个什么样的职业生涯规划?性格测评有没有做?岗位设置合理不?人岗如何调整能更匹配?匹配的岗位要达到什么目标?通过目标的确立点燃激情之火,通过激情增加动力。
二、加强培训:目前公司比较重视培训,但培训依然有很多不足,如技能培训多,素质培训少;技能培训内训多,外训甚至走出去的培训少;甚至培训体系都没有做或者没有系统的做,只是出了问题需要培训或者为了培训而培训。我依然记得2003年在百圆裤业参加的一场卓越素质和团队建设的培训,那场培训没有任何目标,但是影响了我的一生,15年以后,我仍然在感谢百圆给我的那一碗心灵鸡汤。我建议公司今年一方面加强技能方面的培训,以引进外来的老师或者选拨优秀的员工外出培训为主;另一方面要加强团队建设方面的培训,帮助员工建立更强大的心灵力量。
三、加强人文关怀:公司领导层应该形成一种长期的、稳定的沟通机制,应该注重每一名员工的心理感受。员工可能有能力强弱之分,能力相对欠缺的就很容易产生没有成就感、情绪低落、不被认可的想法,但又没有释放渠道,这时不妨由领导主动约谈,加强劝解和理解,也更能激发员工的斗志;如果领导长期不重视,那么员工自身就会感觉处于一个被遗忘的位置,也会更容易机械应付工作;如果领导每周能找几名员工进行谈话谈心,让员工感觉到被认可或者被重视,也许会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,同时也有利于发现问题。
四、劳逸结合:年休假或者以前的组织旅游等多种手段可以结合使用,使大脑放松,有一个思考的空间,想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。就和晚上开会时讲到,坐火车的时候脑子最空,也最容易思考引发灵感。
五、提升职业素质:去医院看病会问很多问题,但医生的回答一般都很不耐烦,很简单的一个字或者一句话就打发掉了。有一次和一个医生朋友谈到这个问题,他讲:第一,他认为那是常识,不必讲;第二,同一个问题,一天要回答几十次,烦的要死。我们也是一样,很多时候认为很多问题是常识,就和吃饭喝水一样应该知道,但员工就是问个不停,这时候难免产生不耐烦情绪,尤其是有其它工作等着的时候,更容易产生这人怎么这么烦,我怎么才能快点打发他的思想。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,天天讲,日日讲,管理层带头做,老员工带头做,从管理到考核,从考核到结果,形成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文化氛围。这也就是公立医院医生难说话,但是私立医院医生服务态度都好的原因,其实就是一种氛围带来的员工素质提升。
职业麻木不可怕,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职业麻木,认识到职业麻木,每天花十分钟学习、梳理思路,就会有一种新的改变。
张建斌
2018.4.12